半生已過,順其自然

生活實難,別把自己逼的太緊。

不知不覺,半生已過。

漸漸地,不再那麼多愁善感,不再沉陷朝夕得失,面對生活,多了一分來自歲月的順從和敬意。

莊子說:「安時而處順,哀樂不能入也。」

人到中年,才知道,後半生最舒服的活法就是:順其自然。

順其自然,養生養心

近幾年,病態「養生熱」大肆其道。

一邊,忍不住熬著最貴最深的夜,拒絕不了各類垃圾外賣,間斷性暴飲暴食,持續性自虐;

一邊,不離手的枸杞保溫瓶和醫學養生書,停不了的保健品和養生儀器,處處小心翼翼。

放縱慾望時沒有節制;過度保護又沒有原則。

《莊子·養生道》里說:「緣督以為經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,可以盡年。」

意思是,人們必須順應自然,合理處理人與外物的關係,不要拚命追求外物,就可以保護生命,保全天性,可以養護精神,可以盡享天年。

不勉強,順其自然,有節有度,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。

享年97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談及養生之道,就直言有「三不主義」:

不挑食,不過度運動,不嘀咕。

他提倡對待自己要「合乎科學規律,順其自然」。

回顧季羨林的一生,有順境,亦有許多坎坷,更是遭遇過非人的待遇。

若非順其自然,修身養心,很難想像他能有如此高齡。

懂得順其自然的人,克制自己的慾望,科學有度對待自己的身體,健康自然常在。

而違背生理的自然規律,用力太猛,實則是對健康的傷害。

順其自然,安而不亂

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果實,不是每一條河都能奔流到海。

不是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能事事順心、時時如意,也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。

人活一世,難免會遇到大起大落。

學會順其自然,才能做到安而不亂,寧靜自在。

王陽明就是如此。

出生書香世家,自幼讀書,卻科舉落第,而後好不容易步入仕途,卻因直言上書,被廷杖四十,下詔獄。

出獄後,他被貶至貴州龍場,做一個不入流的小吏。

一路上,他躲過政敵派來的好幾次刺殺,千辛萬苦,歷盡艱難才逃到龍場。

當時的龍場是個令人生畏的蠻荒死地,地處偏僻,瘴癘叢生,交通不便,多少人有來無回,命喪於此。

但王陽明沒有一絲埋怨,隨遇而安,面對困難反倒有了一種從容。

沒有地方住,他親自動手搭草棚屋。草棚一到下雨天就濕濕的不舒服,他便住洞穴,後人稱之「陽明洞」。

水土不服,三個隨從病倒了,王陽明就自己照顧隨從,給他們做飯、唱歌、講故事。

沒有糧食,他便自己下地種莊稼,還把漢民族許多先進的農耕蓋房的技術帶到了那裡。

王陽明後來回憶:

「我來龍場2年,也被瘴毒侵害,但是我卻安然無恙,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,樂觀的心態,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,抑鬱哀愁。」

人生艱辛曲折必然。

順其自然,活在當下,便能在失意時多一分坦然,遇事時多一分泰然。

王陽明說:「隨遇而安,隨心所欲而不逾矩。」

凡事看淡看開,順其自然,不苦苦糾纏,心就安了。

順其自然,清風自來

楊絳說:「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跌倒,不用傾軋排擠,可以抱起天真,成其自然,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」

人生猶如爬山,你一直抬頭仰望著山頂,反而走不好腳下的路。

心無雜念,順其自然,才能踏踏實實著眼於當下。

楊絳一生沉迷於文學創作,潛心鑽研,書出過不少,卻極少做「無用」的宣傳。

哪怕出版社有意請她出山,她也會嚴詞拒絕:「我把稿子交出去了,怎麼賣書就不是我的事情。」

她不想與任何人爭,也不屑與人爭。

她稱自己是「一滴清水」,而非「吹泡泡的肥皂水」,只做力所能及之事,不爭高於自身的虛妄功名。

在意的事少了,糾結的慾望減了,做事的專注便多了,事往往就成了。

所以,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還能思路縝密,內蘊激情,著有《走在人生邊上》這樣的佳作。

老子曾說:「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」

然而,生活中,我們總是喜歡爭,爭功名,爭財富,爭面子……

事實上,你越是爭,你越在意,失去了一顆赤子之心,做事不純粹了,反而更容易失敗。

順其自然,倒成了最高明的謀事之道。

清代大臣左宗棠一生不諳權力鬥爭,不拉幫結派,只埋頭做事。

比起李鴻章極盡官場之謀術的手段,左宗棠更追求如何把事情做好。

兩個人最後取得的成就也不盡相同。

左宗棠力挽狂瀾收復新疆,成為了後世人人讚頌的民族英雄;而李鴻章卻幾乎身敗名裂。

放下無用之爭,對身外之物多一些順意,對自己的內心多一些敬意,對應做之事多一些專注,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。

凡事別想太多,順其自然,清風自來。

慧律禪師曾說:「興之所至,心之所安,盡其在我,順其自然。」

想自己所想,做自己想做的事,追隨本心,不刻意強求,才是最精妙的為人處世之法。

生活實難,千萬別把自己逼的太緊。

得與失,悲與痛,與其掙扎難過,不如學會一笑而過。

干不完的工作,放一放;

接不完的應酬,緩一緩;

還不完的人情,停一停;

生不完的悶氣,歇一歇。

正如赫爾曼·黑塞所說:「一切順其自然,別問能收穫什麼。」

願你後半生,時時有一顆閒心,看庭前花開花落;有一份逸趣,望天上雲捲雲舒。

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