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過善良的人,基本沒好報(值得深思)

太過善良的人,基本沒好報(值得深思)

從小到大,我們就被教育做人要善良。

遇到有難的人,上前幫一下; 碰到摔倒的人,伸手扶一把。

但生活最殘酷的地方往往在於,很多時候,好心沒有好報!

多少人用盡全力去成全別人,到最後只會落得個被埋怨和與傷害的下場。

太過善良,有時就是一種災難。

01

好心,未必會有好報

生活中,並不是人人都懂得知恩圖報。

你以為自己的善良和忍讓能換來對方的愧疚與感激。

殊不知,一味的付出討好,只會餵飽那些沒有良心的人。

甚至,你若好到毫無保留,他就敢壞到肆無忌憚。

正如早之前看過的那則寓言故事,讓人久久無法忘懷。

有個乞丐到一戶人家去乞討,主人給了乞丐十塊錢,乞丐非常感激地走了。

第二天乞丐又來乞討,主人依舊給了他十塊錢。

就這樣,持續了大半年。

半年後的一天,乞丐照常去那家人乞討,而主人只給了五塊錢。

沒想到乞丐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,質問道:「你以前每天都給我十塊錢,現在怎麼只給五塊了? 」

主人痛苦地說:「我最近得了一場重病,看病需要很多錢,我的錢也不多了。」

乞丐頓時大怒,「啪」地一巴掌打過去:「你竟然拿我的錢給自己看病?」

生活中,這樣的事更是屢見不鮮。

周女士,在賣豆餅途中撿到1700元現金。

幾經周折,她終於找到失主,並將錢款全部歸還。

之後,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:

失主堅稱自己丟的是8200元,要求周翠蘭返還另外的6500元。

還將她與另一位目擊者一起告上了法庭。

周女士委屈地說道:「都說好人有好報,為什麼我還要遭受這一切? 」

為什麼?

心太軟,被當成軟柿子捏?

心眼好,被當成缺心眼看?

好說話,被當成沒脾氣待?

古語常言:「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」,或許就點明瞭這個道理。

因此,我們需要保持善良,但也不能肆意揮霍自己的善良。

否則,只會被「心存惡念的人 」啃噬得屍骨無存。

02

太過善良,最終傷害自己

生活中,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:

每次有人求他幫忙,一口就答應; 每次有人惹他生氣,一道歉就原諒; 每次問他意見,總說「隨便 」、「都行」。

時間久了,在別人眼裡,那個人就真的成了一個很好說話,沒什麼底線,百依百順的人。

在毛姆的長篇小說《月亮與六便士》中,就有一個這樣的人,他就是不入流的畫家——德克·斯特洛夫。

當他被狂妄自大的查理斯嘲笑時,不僅不生氣,還幫忙把生病的查理斯帶回家,讓自己妻子負責照顧;

當得知妻子出軌查爾斯的時候,不僅不憤怒,反而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妻子和情敵居住,並慚愧地說:「我不能指望她像我愛她一樣愛我…… 我不能怪她。 」

當妻子被查理斯拋棄時候,他又馬不停蹄地去看望她,幫她洗衣做飯、伺候起居……

用毛姆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:「所有人都看不起他,因為他太好欺負了。 」

人生在世,如果善良過了頭,就是軟弱。

正如《奇葩說》里所講:「善良是很珍貴的,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,那就是軟弱。」

而軟弱的後果,就是一旦有一天,你撐不住了,要倒下了,那些被你「慣」壞了的人不僅不會伸出援手,反而扭頭把你推入深淵。

這是人性的黑暗,亦是人心的冷漠。

所以,不要任由自己毫無底線的善心,養出一群嗜血的白眼狼。

一味曲意逢迎,只會讓人覺得你好欺負。

孟子有雲:「君子有所為,有所不為。 知其可為而為之,知其不可為而不為。」

玫瑰只有帶刺,才不會被隨意蹂躪。

做人亦是如此。

成為一個外表有刺的人,才是成年世界裡最溫柔的法則。

03

善良要給對的人

「生而為人,請你善良」,這仍是我至今奉為真理的一句話。

可我更相信,凡事都要有度,需適可而止。

善良也一樣,必須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。

對你好的人,要用心對待,對你不好的人,儘早遠離。

記得有一次同學聚會,小雲衣著樸素地前來赴宴。

這時,有個同學陰陽怪氣地對她說:「我從來沒買過廉價的衣服,幾十塊錢的衣服能穿上身嗎? 」

換做別人,可能會選擇一笑而過,而小雲沒有這麼做,她直接懟回去了,而且回家就刪了這個同學的微信。

這不禁讓我想起曾在知乎上看到的那個問題:你從哪一刻開始決定不再善良的?

其中一個高讚的回答這樣說道:「我從未決定不再善良,只是決定不再對誰都善良。 」

深以為然。

你對我無情,我何必有義; 你對我算計,我何必繼續。

做人,該翻臉時就要翻臉。

學會拒絕別人,便是善待自己; 懂得適度善良,才會贏取尊敬。

任何時候,都不要為了取悅別人,而難了自己。

因為路遙知馬力不足,日久見人心不古。

以後你就會知道,生活中真的沒有幾件事情,是值得我們搭上善良,禮貌,教養和格局的。

所以,少和生命無關的人與事耗著。

善良只有給了對的人,才能換回感恩; 真心只有給了對的人,才不叫錯付。

餘生不長,務必請你為自己的善良加上鋒芒。

做人需有原則,善良要有底線。

正所謂凡事有度,過則為災。

不想好心被枉費,行善之前心中就要有一桿秤。

量好自己的能力,也稱好他人的人品。

唯如此,才能在這薄情的世界裡,始終善待他人,也能更好地愛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