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放壞情緒,才有好生活(深度好文)

安放壞情緒,才有好生活(深度好文)

林肯曾說:

「親人不睦,家必敗。」

一個和睦的家庭,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,是家庭興旺的開始。

我們犯的最大的錯誤便是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,在親人面前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緒:

指責、抱怨、不溝通常常接踵而至。

面對親近之人,不想被情緒控制大腦,就從以下三點開始。

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是從彼此吸引開始的,卻是從相互理解逐漸升溫的。

理解是培育親情之樹很好的養分,能被親人理解更是人生一大幸事。

高爾基有這樣一句名言: 「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,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地互相尊重呢?」

誠然,家庭關係也如此。

曾有這樣一個小故事:

村子裡有兩戶人家,東邊的王家經常吵架,互相敵視,生活得十分痛苦;

西邊的李家,卻一團和氣,每天笑容滿面,一家人生活的非常幸福,時常羨煞旁人。

一天,老王受不了家庭的戰火,前往李家來請教取取經。

老王疑惑地問:

「你們為什麼能讓家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?」

老李回答:

「因為我們時常做錯事。」

老王正感疑惑時,老李的媳婦剛好匆匆由外歸來,走進大廳時不慎跌了一跤,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過去,扶起她說:

「都是我的錯,把地擦得太濕了!」

站在大門口的兒子,也跟著進來懊惱地說:

「都是我的錯,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,害你跌倒!」

被扶起的媳婦則愧疚自責地說:

「不!不!不!是我的錯,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!」

家事無對錯,家事無大小;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,是講愛的地方。

詩和遠方讓人羨慕,一地雞毛是日常,但在一地雞毛的瑣碎中能把生活過好才是最讓人嚮往的。

正如老李所說,他們家也經常犯錯,並非旁人表面所看到的那樣。

但為何能做到讓旁人羨慕到以至於親自登門請教?

只是在遇到問題時,老李他們家更懂得如何控制情緒,更知曉相互理解謙讓對家庭的重要性,而一味的指責只會讓親情的火苗熄滅的更快。

理解是一座橋,兩頭都是路,沒有橋,回家的路就斷了;

理解是一把傘,傘下有溫情,沒有傘,家庭就變冰涼了;

親情也需要互相理解,理解便是化解壞情緒的關鍵鑰匙。

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句話:

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70%是情緒,30%是內容,情緒不對,內容就會被扭曲。」

溝通時內容扭曲,便產生了矛盾;矛盾便是隔閡,有了隔閡更不可能好好溝通,語言也漸漸變得犀利而有攻擊性。

很多的夫妻關係便是這樣越走越遠的。

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。

有一個強迫症男人愛上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女子,很快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。

強迫男經常不滿妻子不愛整理東西的習慣,每次回來直接光腳踩在地上,而男人並沒有生氣,

而是默默的跟在後面把鞋提到妻子面前,說:

「地板濕氣重,你本身舊石器重,經常光腳對身體不好,容易感冒。」

每次洗碗,妻子都不怎麼注意細節,不把碗擦乾就直接放進柜子,從此以後,做家務一直都是兩個人一起,妻子洗碗,丈夫擦碗。

慢慢的,身邊的人都說妻子婚後越來越溫柔,當初很多人都不怎麼看好的兩個人卻成了羨煞旁人的模範夫妻。

生活是雙方共同經營的葡萄園;兩人一同澆水培植,成熟時才能一起收穫。

也有這樣一個反面的例子。

列夫•托爾斯泰,是世界文學巨匠,他的《戰爭與和平》、《安娜•卡列尼娜》在世界文學史上閃爍著光芒。

然而,這樣偉大的一個作家,卻因為無法忍受妻子每天喋喋不休的說教,在某個夜晚離家出走了。

幾天後,他死在了一個小鎮的火車站。

如果托爾斯泰面對妻子每天的嘮叨時,能靜下心來慢慢聆聽,多關心關心妻子的內心想法,多與妻子靜下心來溝通溝通;

或是妻子多點耐心,語言柔和而非一味說教,大概就能避免這場災難了。

夫妻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縫,往往是從不願好好溝通開始的。

我不願接受你的意見,你不喜我的嘮叨;你講你的,我做我的。

日積月累,相看兩厭,雙方便不會再看到對方身上的優點。

再深的感情,都經不起長時間的冷戰不溝通。

感情淡了,就很難再升溫了,人心涼了,也很難能捂熱了

佛說:

「不怨天,不尤人。」

家庭關係就像天平,抱怨多了,生活就越糟糕;

家庭生活就像鏡子,抱怨多了,映照的便更不堪。

很多人都很羨慕錢鍾書和楊絳的婚姻生活。

相較於楊絳,錢鍾書很多時候做事都比較毛躁,楊絳住院生孩子期間,沒了夫人在身邊的錢老生活上總是犯一些小錯誤,這是他自己說的。

每次去醫跟楊絳抱怨的時候都一臉苦惱,而楊絳卻每次都能心平氣地說:

「沒事,這個我會修;沒關係,洗乾淨就好了;你看,這樣其實也挺好看的……」

有時清楚事情原由反到來安慰錢鍾書。

在楊絳和錢鍾書的婚姻生活中,我們很少看到兩人的相互抱怨, 更多的是相互關心遷就。

你不會的我來做,我不會的我願學,你做錯的我教你。

相互包容,相互關心,抱怨少了,愛便多了。

家是以愛為紐帶建立起來的,滿腹抱怨只會讓矛盾加劇。

古語有言:

「家庭幸福是人類的第一恩物。」

但通往幸福沒捷徑,家人和睦美滿,其樂融融,方能被幸福眷顧。

遇事先冷靜,少點指責,多點理解;

吵架先冷靜,少點說教,多點溝通;

生氣先冷靜,少點埋怨,多點關心。

家是我們生活的地方,是最好的歸宿;

家人是陪我們最久的人,是一生的牽掛。

曾國潘曾言:

「只有家和,在外當官或領軍才不會有後顧之憂;

只有家和,才能在同僚、下屬面前說得起話來;

只有家和,才能福自生。」

誠然,沒有什麼能比家庭和睦更能溫暖人心的了。

壞情緒就像一把鎖,而理解、溝通、關心便是與之適配的鑰匙。

每日自省,安放壞情緒,幸福自然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