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回你簡訊的人,都在想什麼?

不回你簡訊的人,都在想什麼

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:

和喜歡的人聊天,總忍不住想說很多話。

但當你打了一大段字發過去,而對方只回復一個嗯,一個哦,甚至沒有回覆的時候,你的熱情就像被潑了冷水,瞬間冷卻。

這樣的情況幾次下來,你變得越來越不想找他說話。

遇見有趣的事情,也不想和他分享。

相信這樣的場景,很多人一定切身體會過。

在兩個人的交往中,一旦失去了分享欲,就是感情散場的開始。

你的失望越攢越多,看到他的消息也不再理會,他也默契地不再發,你們便從此江湖不再相見。

波伏娃在《越洋情書》中寫到:

「我渴望能見你一面,但請你記得,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。

這不是因為驕傲,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。

而是因為,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,我們見面才有意義。」

深以為然。

就像我們經常說的,愛情是需要雙向奔赴的,這樣才有意義。

你可以主動,畢竟愛意是需要表達的。但你要知道,你的主動要有限度,你不能把決定權全交到對方手上。

因為愛情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。不管你再怎麼努力,你都無法感動一個心裡沒你的人。

在《奇葩說》的一期節目中,有個辯手就曾說:

「我相信,這個世界,沒有什麼是不能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去得到的。

除了人,除了那個人,除了你。」

確實如此。

感情是相互的,付出是均等的。

當你主動得太久,付出的太多,愛情的天平就會傾斜。你過多的交付自己的心意,就等同於把自己置於卑微的境地。

你抬高了對方,放低了自己。當愛意失去平衡,你就會因為得不到回應而委屈,失望。

當他離你而去,這段感情結束時,你受的傷害往往也最大。

飛蛾撲火的勇敢在愛情里並不值得稱頌,因為下場很可能是自取滅亡。

不要太過主動,傾其所有去愛一個人,除非他也對你付出了同等的愛,值得你這麼做。

蔡康永曾說:

「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個情感帳戶的,每次讓對方開心,存款就多一點,每次讓對方難過,存款就少一些。」

這段話也可以理解為:

愛是積累來的,不愛也是。
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太陽不是突然落山的,人心也不是一瞬間變冷的。

所有的離開,都是蓄謀已久。

電影《原諒他77次》里,女主角伊娃和男主角亞當是一對情侶。

他們經常鬧分手,前後分了77次。

每次分手,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是伊娃小題大做。但朋友不知道,正是那些在他們看來無關緊要的事情,一次次讓伊娃失望,最後徹底壓垮了她。

伊娃最討厭人遲到,但亞當和她約會時,每次都遲到。

伊娃很關心亞當,但亞當每次晚歸總不和伊娃報平安,電話也打不通。

伊娃父親去世,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,亞當卻喝得爛醉如泥,全然不顧伊娃的感受。

伊娃躲在被窩裡偷偷抹眼淚,亞當卻在一旁睡得鼾聲如雷。

一次次介意,又一次次原諒。一次次希望,又一次次失望。

終於,在最後一次,伊娃選擇徹底分手,再也不原諒。

一段感情結束的時候,人們看到的總是先離開的那個人決絕的背影,卻看不到在離開之前,她經歷了怎樣的掙扎與崩潰。

哀大莫過於心死,而心死的原因,則是失望積攢到極限的結果。

所有大張旗鼓的離開都是試探,是希望得到挽留,是想被關注和珍惜。

真正想離開的人,都是悄無聲息的。

她只是像平常一樣,在風和日麗的日子穿上大衣,出了門就不再回來。

聽過一句話:

「愛情是要給對人的,感情是需要有回應的。」

很多時候,有些人愛著愛著就散了,不是因為不愛了,而是因為付出的愛長久沒有得到回應,愛得太累,愛不動了。

感情里,沒人能夠獨自支撐著愛下去。願意付出的前提是因為得到了回應,知道對方也同樣深愛著自己,所以才一次次交出真心,給予真愛。

如果交付的真情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,時間久了,人心就會疲憊和失望。單靠一個人,是無法將兩個人的感情維持到最後的。

有人等待的山丘,才值得縱身一躍。

消息要發給及時回復的人,電話要打給一響就接的人,感情自然也要交給願意珍惜的人。

那種一腔孤勇,奮不顧身的為了一個人的熱情,並不偉大,反而很可悲。因為你所謂的不顧一切,在對方眼裡不過是一廂情願。

你自以為付出了一切,但結果只是感動了自己。

身為一個成年人,我們都應該明白,只有被回應的熱情才叫互相喜歡,而所有不被回應的熱情都是自我感動。

感情里,最怕的就是自我感動。

因此,所有得不到回應的熱情,都要適可而止。

有一句話說:

「愛沒用,多愛都沒用,相愛才有用。」

這句話告訴我們:

面對感情,我們需要保持絕對的清醒和理智,不能盲目主動的去付出,不能不求回報地去深愛。

愛人如吃飯,七分飽便足矣,三分要留著愛自己。畢竟,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