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懂做人,再優秀也會被人遠離

不懂做人再優秀也會被人遠離

最近,在素人綜藝《同一屋檐下》里,劉可力一出場就是自私自利的霸道總裁范兒,很不討喜,也被嘉賓李誕、鄧紫棋無情吐槽。

大家約定一起做飯,他不顧別人的感受,以老闆命令員工的語氣,吩咐室友做這做那,讓人聽著極不舒服;

室友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及時洗碗,他沒有絲毫關心,而是始終一副冷漠表情,用冰冷而嚴苛的語言催促室友洗碗;

室友因為遲到被扣工資心情不好,本來想要向他尋求寬慰,結果他直言指出室友的不對,還讓室友不要那麼懶惰而是應該勤奮點。

不懂理解和體諒,說話做事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,實在讓人無法認同。

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•盧森堡說過:

「也許我們並不認為,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,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。」

俗語也說:「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」

同樣是溝通,有的人在言語和氣勢上,咄咄逼人,讓人想要反叛和遠離。而有的人,能巧妙解決問題,讓自己舒服的同時,給人春風般的溫暖,讓人願意靠近。

說話的溫度,就是做人的溫度。

冷漠的溝通,只能讓人逃離;溫情的言行,才能暖化人心。

1.

不同的表達方式,結果大相逕庭

聽過這樣一對夫妻的故事。

一天,妻子正在廚房炒菜,平日裡很少在家吃晚飯的丈夫特意回到家。

看到妻子正在做飯,丈夫就一直在妻子旁邊嘮叨:「火太大了、油太多了、這個不行……」

妻子實在忍不住了,脫口而出:「我知道怎麼弄,不用你指手畫腳的……」

丈夫沒有反駁,而是很平靜地對妻子說:

「我只想讓你知道,我開車的時候,你在旁邊一直嘮叨,我的感覺是怎樣的……

既然你覺得我煩,那我以後就不在你炒菜時亂說了……」

聽完丈夫的話,妻子沉默不語。此後,妻子再也不在丈夫開車時指手畫腳了。

試想一下,如果丈夫在開車時當場反駁妻子,大機率只會讓妻子難堪,並且激發她的逆反心理,兩人吵得不可開交。

同樣一件事情,不同的表述方式,會給聽的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,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。

這也是心理學中「南風效應」告訴我們的道理。

這來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的一則寓言:

一天,北風和南風比威力,想看誰能讓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脫掉。

北風先來個下馬威,它使出全身力氣,把凜凜寒風吹向人們,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,把大衣裹得更緊了。

而南風不慌不忙,徐徐吹動暖風,頓時風和日麗,行人覺得暖和,便把大衣脫掉了。

很明顯,南風贏得了勝利。

這就是所謂的南風效應。

「南風效應」告訴我們:那些溫和的人與行為,往往比冷漠、強硬的人與行為更容易得到尊重和服從。

冰冷的言語、冷漠的行為,往往讓人反抗和反感。

溫暖的言行,才會促使人們自行反思自己的行為,從而主動做出調整和改變。

2.

懂得善待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

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:

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、安全的需要、歸屬與愛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。

每個人都需要從他人的語言中獲得尊重、理解和認同,而不是刁難和責怪。

不會說話的人,往往不懂感同身受,常常把對方置於尷尬境地。而會說話的人,能夠照顧彼此的尊嚴和面子,讓人感到舒服。

在一期《奇葩說》中,女孩劉思達突然向男孩包江浩表白,面對猝不及防的表白,男孩不知道如何應對,一時支支吾吾。

現場還有嘉賓在一旁追問:「小包你快說,是喜歡,還是一般喜歡,或者不喜歡?」

這讓男孩更加不知所措,沒有得到回應的女孩也漸漸面露難色。

這時,蔡康永看出了情況的尷尬,趕緊替兩人解圍。

他溫情地說道:「如果倉促地回答這個問題,有點不負責任對不對,那各位大人,我們就豁免他這個責任吧。」

不僅顧全了嘉賓的面子,沒有直接反駁對方提問不恰當,還把男孩女孩解救出窘境,讓人佩服不已。

會說話的人,會顧全對方的面子。讓別人感到被尊重的同時,也能巧妙地替人化解僵局,給人如沐春風的溫暖。

《別高估人際關係、別低估人性規則》中寫道:用體諒之心對待他人,用智慧頭腦處理問題,是一個人心態成熟的外在表現。

一個真正成熟的人,懂得善待他人。

因為他們知道,給他人留面子,也是給自己留面子。善待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

3.

《小王子》中有句話說:「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,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低谷,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。」

刻薄的話,讓人心如刀割。溫柔的話,讓人如沐春風。

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,如何運用「南風效應」,讓自己在人際交往裡做到遊刃有餘呢?

「三分鐘心理學」充電時間

一 換位思考

蔡康永說過:「我不在乎說話之術,而在意說話之道。我的說話之道,就是把你放在心上。」

生活中,那些只顧全自己的人,自私自利,會讓人反感。而懂得換位思考,才是情商高的人。

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•卡耐基講過「石油大王」洛克菲勒的助手司華伯的一個故事:

一天中午,司華伯走進他管理的一家鋼鐵廠,看到幾個工人正在「禁止吸菸」的牌子下吸菸。一位現場主管指著牌子對工人們吼道:「你們不識字嗎?」

工人們非但沒有放下手裡的煙,還在背後紛紛咒罵那位主管。

這時,司華伯走到那些工人面前,給他們每人一支香菸,並且說道:「嗨,弟兄們,別謝我給你們香菸,如果你們能到外面吸菸,我就更高興了。」

工人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,趕忙收起香菸去幹活了。

沒有人喜歡被管束和強硬對待。

換位思考,將心比心。當你顧及到別人的感受,別人才會放下對你的敵意,才能聽進去你的勸誡。

二 以柔克剛

拉羅什夫科曾說過:「讚揚是一種精明、隱秘和巧妙的奉承,它從不同的方面滿足給予讚揚和得到讚揚的人們。」

用獎勵和鼓勵,代替懲罰和批評,往往更能讓人做出改變。

節目中,李承鉉帶女兒lucky和其他家庭一起吃飯。可是,lucky一直在玩食物,沒有好好吃飯。

這時候,李承鉉沒有呵斥lucky,而是看到旁邊別的孩子一個人吃下一個餃子,就說他很厲害。

lucky聽到爸爸誇獎了別的孩子,也想得到誇獎。李承鉉就趕緊趁著lucky嫉妒心爆棚,把食物夾給了她,還誇獎她好棒,lucky才開始好好吃飯。

不只在親子教育中,在所有人際交往中,委婉的方式,比強硬的態度,往往更容易贏得人心。以柔克剛,讚美和鼓勵,也更能讓人做出順從的舉動。

三 提升自己的「能量層級」

美國心理學教授霍金斯,通過 20 多年的臨床實驗,提出了一個「能量層級」的概念。

冷淡、恐懼、悲傷等都是負能量層級;而愛、寬容、喜悅才是正能量層級。

生活中,那些總是言語刻薄、沒有同理心的人,往往都是負能量層級的人。

他們常常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,尋找心理平衡。

而真正內在強大的人,才不會想要在言行上勝過別人而獲得存在感,而是能夠把自己的溫暖能量傳遞給別人。

所以,想要讓自己被人喜歡,首先就要變成一個能量的給予者,而不是索取者。

列夫•托爾斯泰說過:「把自己體驗到的感情傳達給別人,而使別人為這感情所感染,也體驗到這些感情。」

真正的內心強大,不是貶低別人,而是溫暖別人。當我們把溫暖給予外界,才能夠得到外界的友好回饋。

4.

黃執中在《奇葩說》里說過:「人生的困擾,說到底,十有八九,問題都出在人際關係,而人際關係,十有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。」

一個不會溝通的人,無異於把自己置於窮途末路。

懂得體諒,給人台階下;懂得尊重,照顧別人的情緒。只有心存善意對別人,別人才會善意對你。給別人留餘地,也是給自己留退路。

你說什麼樣的話,你就是什麼樣的人。你做出什麼樣的舉動,也折射了你有怎樣的靈魂。

一個會說話的人,懂得尊重別人,將心比心,才能受人歡迎。

一個會做事的人,願意把體面留給對方,才會贏得別人的敬重。

越優秀的人,越懂得讓人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