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老了,誰才會是你的依靠?(很真實)

人生像是一本太倉促的書,在時光的縫隙里翻看過往的歲月,讀著讀著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,恍然驚覺之時,卻已是華髮叢生。《少年》中曾寫到「少年就是少年,他們看春風不喜,看夏蟬不煩,看秋風不悲,看冬雪不嘆,看滿身富貴懶察覺,看不公不允敢面對,只因他們是少年。」少年肆意,輕狂不羈,他們有他們的夢,有他們的光,可年華終究會老去,最後的最後,也許我們除了回憶,一無所有。

人在暮年之際,大多都是在光陰里熬著日子,在流年裡趟過生活。也許人生或早或晚都會有一場無聲的告別,在一個落滿陽光的午後,在一個陰雲密布的清晨,或是在一個星河璀璨的夜裡,終有一天我們會一個人告別這個世界,告別過去的那些遺憾與無奈,生老病死,是人類無可避免的缺憾,當你老了,誰才會是你的依靠?

有人說養兒防老,等自己老去之後,孩子們會成為你最終的依靠,但現實卻讓人無比的心酸。那些離家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家庭,他們每天奔波勞碌,抑或是聲色犬馬,所關注的都是自己,父母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受傷之後的避風港,只是無助之際的指路燈,現在的人們喜歡把孩子叫做「四腳吞金獸」,因為從他們一出生開始,就好像會讓一個原本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,也從那一刻開始,這個家庭就面臨著無數的支出。

當你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之後,他們又像是離開了金絲籠的小鳥,不回頭的飛向那一望無際的天空,除了偶爾抵抗不了生活的折磨向你發來微弱的信號之外,根本不知所終,他們的成長需要你來買單,他們的夢想需要你來買單,甚至他們的幸福也要你來買單,然而你的餘生卻好像是他們的計劃之外。

所以,當我們老了之後,最後的依靠也只有自己。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說,一個年邁的老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亡的時候,就已經為自己準備好了後事,獨自一人看好了墓地,獨自一人收拾好了這處破敗的家,然後獨自一人在一個寂靜的夜裡安詳離世。他的喪事全由鄰居操辦,此前他也已經給了鄰居報酬,而他的孩子們卻在很久很久之後才記起自己還有一個老父親,等到回來探望之時卻發現早已經成為了黃土一捧。

現實往往要比故事更加殘酷,人活著終其一生也只有我們自己,一個人去看盛世的煙火,一個人去看晨起的朝陽,一個人去看落日的餘暉,時間從來都是不緊不慢的走著,從人們的指縫間,從人們的談笑中悄悄流逝,來不及感嘆,就已經成為了無法到達的過往,太宰治在《晚年》中曾寫到「我本想在這個冬日就死去的,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,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,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。」

人老了以後對於時間彷彿沒了什麼概念,覺得每一天都在過,每一天都是一樣,除了四季的更迭,新年的伊始,就好像再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,日復一日的向上天討一個恩賜,日復一日的靠著一點點的思念度日,或許會在這個春天離開,又或許會在下個秋日死去,這兩者可能都沒有太大的差別。

掛在牆上的老舊日曆年年會更換,也會記著每天過去撕一張,若是哪天忘記了,可能很久之後也不會發現,直到某一天打開了電視,看到新聞之中播報的時間才會恍然驚覺原來已經過去這麼久了。也許當我們老了的時候,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兒孫滿堂,也沒有一家人的其樂融融,有的只是滿眼的孤寂,與無盡的期望。

人從出生到長大,從老去到死亡,這短短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悲歡離合,來來往往也只是日常,時間這個屠夫,一直都在毫不留情的砍斷著我們所有的過往,讓回憶變的模糊,讓舊物消失在我們的世界,到最後連僅剩下的一點思念也被碾碎成細碎的星光散落銀河,活了一輩子,該失去的已然失去,該得到的也早已品嘗過箇中滋味,終究我們也只留下了自己一個人。

曾看到一段話說「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老人一曬太陽就是大半天,等長大了我才明白,目之所及皆是回憶,心之所想皆是過往,眼之所看,皆是遺憾。」耳邊的呢喃,窗外的風鈴聲乍起,心心念念的人還是沒有到來,來來往往的身影也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般模樣,人老了,終究還是要靠著自己活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