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三把鑰匙:留意,留心,留路

人生三把鑰匙:留意,留心,留路

經歷風雨無數,走過歲月悠悠,驀然發現,人生已近中年。

嘗遍酸甜苦辣,跨過萬丈迷津,我們終於懂得,要做一個成熟的人。

一個成熟的人應該:說話留意,交往留心,做事留路。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中記載了一件事。

韓生獻計於項羽說:

「關中地勢險要,有山河為屏障,土地肥沃,此建都,可以霸業。」

項羽看著秦宮都已燒毀,殘破不堪,同時又懷念故鄉,便說:

「人富貴了,應歸故鄉,富貴不歸故鄉,好比錦衣夜行,誰看得見?」

韓生說:

「都說楚人是戴著帽子的猴子,愚笨不堪,現在看來果然如此。」

項羽聽說了,烹殺了韓生。

從古到今,因說話遭禍者,不在少數,究其原因,無非愛逞利齒,愛論長短。

有句俗話:

「逞一時之快,得一世之悔。」

津津樂道,逞口舌之欲,並非好事,成熟的人應該懂得慎言畏出,緘默守聲。

孔子在《論語·季氏篇》里說:

「言未之及而言謂之躁,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。」

意思是:

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,是急躁;在不看對方臉色就貿然開口,是閉眼說瞎話。

一個人能說會道,固然讓人喜歡,但若口無遮攔,讓別人難堪,難免讓人討厭。

會說話的人,懂得分場合,講時機,隻言片語,也能讓人如沐春風。

話到嘴邊留三分,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。

作家梁實秋說:

「友誼不可透支,總要保留幾分!」

好的朋友關係就像一棵樹,平時沒事澆點水,打理打理,偶爾能看到幾朵漂亮的花,賞心悅目,就怕有人為了一點好處,把樹弄折了。

再好的友誼,也要自帶邊界,若不留心,可能關係就遠了。

生活中,很多人與朋友相處時,總覺得人情勝過一切,變本加厲地索取,理直氣壯地占人便宜,殊不知,再好的朋友,一旦透支過頭了,關係也就變味了。

被透支的朋友關係,就像被過度捕撈的魚塘,只剩下一潭死水。

太過高估一段關係,去毫無底線地透支,換來的只能是不堪的結局。

朋友之間應該靠共性吸引,彼此對等,而不是一味地打擾,無止境地消耗。

無論是同學,同事,還是親情,友情,都別透支,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維護,去珍惜,關係才會長遠。

曾國藩說:

「話不說盡有餘地,事不做盡有餘路。」

曾看到過一則寓言故事:

狼發現山腳下有個洞,各種動物由此通過。

狼很高興,它想,守住山洞就可以捕獲到各種獵物。

於是,它堵上洞的另一端,等著動物們來送死。

第一天,來了一隻羊,狼追上前去,羊找到一個小洞,從小洞倉皇逃走。

狼氣急敗壞地堵上這個小洞。

第二天,來了一隻兔子,狼奮力追捕,結果,兔子從側面的更小一點的洞口逃走。

於是,狼把類似大小的洞全堵上。

第三天,來了一隻松鼠,狼飛奔過去,追得松鼠上躥下跳。

最後,松鼠從洞頂上的一個通道跑掉。

狼非常氣憤,於是,它把整個山洞堵得水泄不通。

第四天,來了一隻老虎,狼嚇壞了,拔腿就跑。

老虎窮追不捨,狼卻找不到一個出口,最終,這隻狼被老虎吃掉了。

狼,不給動物們留餘地,也沒給自己留活路。

有時候,渡人也是渡己。

生活中,有的人,格局太小,做人太精,只顧眼前利益,常常樹敵,路越走越窄。

有的人,為人厚道,心胸寬廣,做事不忘留餘地,積累人脈,路越走越寬。

《菜根譚》有言:

「路經窄處,留一步與人行;滋味濃處,減三分讓人嘗」。

人活一世,起落沉浮是人生常態。

做事永遠別做絕,給他人留一線,日後才能好相見。

余秋雨在《蘇東坡突圍》中寫到:

「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,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音響,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,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。」

年輕的時候,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桀驁不羈,有話就說,敢作敢為。

走近中年,我們才懂得,說話,為人,處事都要有尺有度。

話到嘴邊留三分,謹言慎行,才能給人一種穩重誠實的感覺;

朋友相處,守住邊界,不透支關係,彼此用心維護,友誼才能長久;

得道之時,手下留情,做事留餘地,道路才會越走越寬闊。

往後餘生,願你我做一個成熟的人,談吐優雅,做事有度;

也願你好友三五個,情深意更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