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人,記人好,念人恩!

做人,記人好,念人恩!

《了凡四訓》中說:

「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」

人的一切福祉與修行,不用在外界苦苦尋求,全在於自己的內心。

人生中所有的好運和福氣,都是自身日積月累的善良和人品。

命運雖無法得知,但只要行善事,積福緣,替人著想,記人恩德,上天一定會保佑你。

《論語· 雍也》有云:

「己欲利,先欲人;己欲達,先達人。」

你怎麼樣對待別人,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,善待他人,其實就是善待自己。

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妻子即便是到了古稀之年,每年冬寒時天不亮就早起,到廚房燒水煮粥。

整整一大鍋粥,花費的時間並不少,楊夫人一直是耐心的等待。

當粥的清香飄到院中,僕人們陸續起床,洗漱後便來到廚房喝上一大碗熱騰騰的粥。

楊夫人的兒子見母親辛苦,非常地心疼,於是他勸母親:

「天氣嚴寒,您又何必如此操勞呢?」

楊夫人語重心長地說:

「他們身份雖是僕人,但也是父母牽掛的子女,也有家人惦念,天氣這麼冷也要為我們做活,喝些熱粥,才不至於傷身體。」

一席話讓兒子頻頻點頭稱是,楊夫人會設身處地的替人著想,既教育了兒子,也溫暖了家中僕人的心。

楊夫人一共生育了四子三女,輔佐培育的兩代忠良,皆是清廉耿直不流於世俗,其中縱有天性使然,但也定有楊夫人的一份福緣在裡面。

《春秋·曾子》中說:

「人為善,福雖未至,禍已遠離。」

一個懂得替人著想的人,福報或許不會飛奔而來,但是禍根已經遠去。

善良的人只是看著吃虧,但永遠不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擔心,因為福報在後面,將來必定福澤深厚,也能惠及子孫。

愛是會在世間流轉的,你對別人的好,終會惠及自身。

替他人著想,就是為自己積緣,努力善待他人,就是你種下的善報,為你今後的日子避禍添福。

《弟子規》中講:

「恩欲報,怨欲忘。」

記住別人的壞,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,所以恩怨要忘,一個人只有記得比別人的好,才能福氣相伴,快樂相隨。

年少讀《紅樓夢》時,不懂劉姥姥,可讀著讀著越能發現劉姥姥身上的閃光點。

大家都知道,是劉姥姥去賈府低頭逢迎,才被鳳姐隨手打發了丫鬟們做衣服的20兩銀子,全家得以安然過冬。

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待到來年瓜果成熟時,劉姥姥又去了大觀園,扛著兩個大口袋,裝滿了蔬菜瓜果。

她說,這全是自家地里的第一茬,送來給姑娘太太們嘗個鮮,然後還得了賈母的青眼。

對鮮花著錦的賈府而言,蔬菜瓜果並不值錢,但劉姥姥能在這種貧富懸殊的情況下仍舊是記人恩德,實為難得。

記住他人的恩德,才結得了善緣,這是劉姥姥的第一個大智慧。

之後賈府出事,樹倒猢猻散,但年事已高的劉姥姥匆匆進城四處打點,見了鳳姐一面,又與外孫奔波勞碌到瓜州,散盡家財贖回了巧姐。

再後來,巧兒與外孫日久生情,拜天地成了親,劉姥姥家也安然富足一生。

守住初心,不忘人生低谷中伸手扶過自己一把的人,這是劉姥姥的第二大智慧。

知恩感恩,這樸素的價值觀,也是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。

劉姥姥用她的一生告訴我們,記人恩德,才能在黯淡的日子裡,內心更加明朗。

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有義務對你好,幫你一把是情分,不幫才是本分。

所以,恩情很貴,千萬別忘了那些曾經為你撐過傘的人,滴水之恩,當湧泉相報。

記人恩德,添自己歡喜,你的格局才會越來越大,前路也能越走越寬。

《了凡四訓》中說:

「一切福田,不離方寸;從心而覓,感無不通。」

世間所有的功德福報,都源於我們的內心,能從心中尋覓到真正的善念,那什麼事都可以通達順暢了。

老人也常道:

「少年積福,中年修福,晚年享福」。

福從哪裡來?

無非是心有多少恩,命有多少福。有一個小孩,他還不懂得回聲的道理,他有次獨自站在空曠的山谷對面,大聲喊道:

「喂!喂!」

山谷立刻有了回聲:

「喂!喂!」

小孩又問:

「你是誰?」

回聲說:

「你是誰?」

小孩大叫道:

「你是笨蛋!」

山谷馬上傳來「你是笨蛋」的聲音。

他十分憤怒,對著山谷不斷叫罵,但是山谷也是和他一樣毫不客氣。

小孩氣沖沖地跑回家向母親訴說,母親說道:

「孩子,你做得不對,生活中無論是誰,你對他好,別人便會對你好,如果我們自己粗魯,也得不到別人的友善。」

《太上感應篇》中說:

「禍福無門,唯人所召,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

禍福並不是天註定,就像這山谷迴音,每個人自己造成的,和你的善舉惡行息息相關,善惡之報也是如影隨形的,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

如果你一直行厚道、積厚德,那你才會得到上天的眷顧。

大道至簡,福由心生,一心向善,才能一路光明。

《管子》言:

「善人者,人亦善之。」

友善待人,別人也會對你友善,世間萬物,皆有因果,心中有多少恩,命里便會有多少福。

從今往後,願你我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!